大家都在搜

都曾红极一时 盘点一下这几年走向衰败的基金品种



  都曾红极一时 盘点一下这几年走向衰败的基金品种

  来源:二鸟说

  今天翻了翻以前写的老文章,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《影响基民投资习惯的“四大发明”》。转眼间一年过去了,这“四大发明”中有两个基本已经是被剁了。这些年,基金业搞的金融创新产品不少,但大部分结局都不大好。

  一、分级基金

  分级基金我以前多次进行过评论,这绝对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品种。A类份额获得一年定期存款+1-2%的收益,B类份额每年支付4-7%的融资成本后获得2倍杠杆,母基金本身是一个指数基金,可以波段、定投,这可谓是一鱼三吃。再加上下折、上折的规则以及场内场外份额的打通,三个基本功能可以衍生出十几种不同的玩法。数十只分级基金每天都蕴含着大量的交易性机会。

  分级基金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,完全是被“玩坏了”。在15年牛市,一些券商就把分级B当作股票推荐给投资者:行业指数涨1%,这个“股票”就能涨2%,能涨2倍。至于上折下折、下跌,全部语焉不详。不过现在也能理解,那种环境下面,哪有功夫跟你去提示这些废话。到后面股灾时,这些分级B都经历了下折(有的下折还不止一次)。这些投资者发现:自己的“股票”连个零头都不到了。于是有人不干了,据说闹到证监会那里去了。后来证监会一纸限令,将30万资产以下的投资排除在门外,使得分级基金被边缘化。今年去杠杆,这些带着2倍杠杆的玩法,更是成了“去杠杆”的对象。存量品种要么转型成普通指数基金,要么清盘,基本上是被判了死刑。

  评论分级基金的兴衰,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反思:第一,设计的规则过于复杂;第二,投资者教育没跟上。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面,人人都想赚快钱。一旦被当做赚快钱的工具来使用时,路就走歪了。

  二、保本基金

  在股市的低迷时期,保本基金由于能满足投资者本金安全的需求,曾经红极一时。作为一个基金大类,保本基金也曾跑出了像南方保本这样收益翻倍的优秀基金。

  这样一个好好的投资品种走到这个地步,有些不可思议。保本基金需要有资产担保公司进行担保,能提供这项业务的资产担保公司也就是那么几家。早期保本基金规模不大,风险尚不显露。随着保本基金不断发行,规模越来越大,但还是那几家担保公司在担保,风险开始暴露。万一到期亏损了怎么办,这么大规模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,风险不容忽视。

  后来干脆规定不得再发行保本基金,名字也改成了“避险策略基金”。今年的资管新规明文规定: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。这一句话就决定了保本基金会属于一个即将消亡的类别。到期转型(甚至清盘)已成为大多数保本基金的共同选择。

  评论保本基金的衰败,我觉得自诞生,其未来就已经被注定了。公募基金的定位是相对收益,保本注定就是非主流。中国人习惯于约定收益、到期还本付息的那种,并不喜欢净值波动型的产品。其实这种产品对于公众还是有很大需求的。

  三、定增基金

  定增基金完全是一个吃“政策饭”的细分类别。其策略是这样的:利用股票“定向增发”的政策优势,以低于市场成交价10-20%的价格参与定向增发,拿到筹码后按规定锁定1-3年,解禁后在市场卖出。由于只要卖出价高于增发价就能获利,总体上看定增基金风险不大,风险收益比较高,所以定增基金曾经也红极一时。像财通、九泰等基金公司一度还把定增基金作为发展方向。

  判定增基金死刑的,是去年5月证监会的定增新规。其中规定了一条:定增的股份在股份限制转让期届满后12个月内,减持数量不得超过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50%。这给定增基金无疑是套了个紧箍咒,流动性都成为问题了。政策饭既然吃不上了,那就没必要搞了,到期的都是选择转型。没到期的还在苦苦支撑等到期,部分场内交易的份额折价20%都没人要。

  评论定增基金,这就是个吃政策红利的基金。定增制度以前漏洞不小,后面不得不打补丁。制度完善之日,便是基金正寝之时。市场上的无风险套利机会本身也不应该有这么大。

  四、打新基金

  打新基金也是个吃政策饭的基金,主要是利用目前一级市场无风险的打新制度,通过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利。在新股中签率高时,其无风险年化收益一度达到8%,也曾火得不得了。

  从今年来看,打新基金也开始走向衰败。一是新股发行速度较低,鸡都没了,到哪里去搞蛋?二是权益市场表现不佳。今年股市的大幅回调使打新基金持有的底仓股票市值不断缩水,拖累了净值。这两点决定了打新基金不断的被赎回,份额不断的缩小。

  评论打新基金,和定增基金有点类似。打新基金的收益不断的降低,这正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。

  五、货币基金T+0赎回

  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功能,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这个功能是被“阉割”了。功能还在,但单个货币基金单日赎回的上限被限定在10000元。

  当然,这些年也有不少成功的创新品种,如发起式基金、沪港深基金等。市场大浪淘沙,有生命力的创新品种自然会得到发展,而那些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,靠噱头吸引眼光的注定只是昙花一现。

免责声明: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。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新浪立场。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,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
责任编辑:常福强




上一篇:机构分析市场进入底部 ETF连续五周净申购
下一篇:基金周评:股混基8成上涨 金融地产医疗主题涨幅最大
普京与特朗普通电话的情况
HHS监察主任报告